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完美体育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健身对健康的好处

2024-06-25 20:17:0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身对健康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观点认为:个人的健康行为来源于个体对健康或对疾病抵抗的知觉,如果个体感知到体质健康状况不佳或自我评价不满意,那么这种认知评价便会成为他采取行动、调整健康管理的重要动机。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主、客观评价的一致性与自我健康行为管理,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 体质健康等级评价来源于客观标准,身体自我认知来源于自我对身体的主观认知与评价,将探讨这两种评价之间的一致性;2) 通过体质测试,对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及健康行为管理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自我身体认知的差异性及健康行为管理的差异性。

  1.1研究对象本文以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和行为为研究对象,对330名深圳大学在校一至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等级测试以及身体自尊量表测试和健康行为进行调查。调查对象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1.3±1.60)岁;三项测试皆有效的大学生为271名,其中男大学生158名,女大学生113名。

  1.2.1测量法1) 体质健康等级综合评价。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等级评价,评价指标为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评分的等级为:及格:60~74分;良好:75~84分;优秀85分~100分。

  2) 自我健康认知。采用Fox等人(1990)针对大学生编制的身体自尊量表(PSPP)进行身体自我健康认知。PSPP主要用于测量个体对自己身体各方面的主观身体能力,量表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1个总量表和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力量4个分量表。根据Fox对大学生的连续研究以及经我国徐霞等人(2001)根据中国国情的修订研究,量表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由于该量表中的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反映了个体对自我健康主要方面的感知,我们将其应用于个体对自我健康的认知评价。

  1.2.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大学生的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运动参与等健康行为进行调查。

  2.1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主、客观的一致性为考察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的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是否具有一致性,对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等级分数与他们身体自尊(PSPP)各维度评分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表1)。

  在PSPP量表的5个维度中,运动能力反映个体运动方面的能力与自信等评价,身体状况反映个体对自我体质强弱、个体精力感、运动参与及运动参与的适应性等评价,身体素质反映了个体对自我是否强壮、力量、速度、爆发力等评价。这三个维度与学校体质健康等级评分的客观标准最为密切。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在PSPP这三个维度上的评分与他们体质健康等级分数,除优秀组在“身体状况”未具显著水平(P>

  0.05)外,其余的相关具显著性(p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的主、客观评价具有一致性反映了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基于高等教育的文化背景、个性及社会文化背景的综合因素上,对自己的体质健康有较清楚认知,这点也是我们所期盼的。因为,如果一个人对身体的自我认知与客观标准差异过大,当身体处于较差状态时而主观认知感觉良好,那么,这种主、客观之间的差距会使个体在自我健康管理方面发生混乱、并导致参与身体锻炼的动力性减低。因此,无论是着眼于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从现行体育教育或终身体育教育的角度,个体对自我体质健康的良好认知是个体实施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参与身体锻炼的重要动力资源。我国许多精英科学家的“英年早逝”,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缺乏身体认知的主、客观一致性,因而在自我健康管理、参与身体锻炼等方面未能采取有效的行动。

  2.2.1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为探讨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性,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PSPP 得分进行检验(表2)。

  统计结果显示,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对运动能力的自我认知的差异非常显著(F=13.53,df=2,p良好组>

  及格组,采用LSD法进行均值多重比较显示: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对自我运动能力的评分高于良好组(p

  在PSPP评分中,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在“身体自我价值”、“身体吸引”两个维度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F=1.62,df=2,p>

  0.05; F=0.50,df=2,p>

  0.05)。由于PSPP身体价值与身体吸引两个维度的自我评价不仅受主观因素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身体吸引的认知,充满活力、健硕是因素之一,但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外貌的美丽、气质的优雅等也是身体吸引的一个方面,因此,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这两个维度的主观评分没有差异性并不影响他们对身体运动能力及健康活力等方面自我认知的客观性。

  关于健康行为管理,调查设计以吸烟、喝酒获得较低分数;睡眠、餐饮习惯、运动参与获得较高分数为健康行为管理的理想模式。调查发现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无吸烟现象,其余两个组虽然比优秀组吸烟多,但没有统计差异(F=2.29,df=2,p>

  0.05)。在睡眠、喝酒、餐饮习惯三个因子的得分,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

  在运动参与方面,方差分析检验显示: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在运动参与方面的差异非常显著(F=7.32,df=2,p

  总体来看,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在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的管理方面处于较为适宜的自我健康管理范围,社会调查发现的吸烟、熬夜、酗酒作为健康“三大杀手”,可以审慎地认为不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处于低等级的主因素。而运动参与的差异性则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的主要因素。

  体质健康为优秀的大学不仅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客观性,而且在运动参与方面也优于其余两个组,反映了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健康的自我认知和健康行为的管理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还提示,大学生若想达到体质健康为“优秀”的等级,他们必须在运动参与上有更多投入。

  本研究样本中,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为优秀的占17.7%,良好和及格分别占52.4%和29.9%。三个组的对比,只有优秀组表现出健康观念与行为的高度一致性,这意味着只有18%左右的学生在健康观念和行为管理上高度协调,而体质健康良好组和体质健康及格两个组,虽然对身体的自我认知上具有客观性,但从统计结果上分析,这两个组在运动参与方面与优秀组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两组组间的相互比较则存在运动参与的分界模糊。由此也看出,学生对运动参与的动力仅仅来源于对健康的自我认知或给予学生体质健康的一个等级评价还远远不够,即使学生对健康的自我认知为不满意,尚不足以在运动参与方面作出反应性的强化行为。因此,应开拓更为广泛的运动参与的动力模式,以促进从良好等级向优秀转化,从及格等级向良好等级的转化,从而也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及体质健康等级评定对学生健康的指引作用。

  3.1结论1)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客观性。体质健康等级高的学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三个维度上的身体自我认知为高分,而体质健康等级低的学生在这三个维度的身体自我认知为低分。2)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在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的管理方面处于较为适宜的自我健康管理范围,社会调查发现的吸烟、熬夜、酗酒作为健康“三大杀手”,可以审慎地认为不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处于低等级的主因素,而运动参与的差异性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的主要因素。3) 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健康行为的管理上不仅表现为不吸烟、良好的睡眠和餐饮习惯,而且更突出地表现为更多的运动参与。4) 体质健康良好组和体质健康及格两个组在运动参与方面与优秀组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说明即使学生对健康的自我认知为不满意,尚不足以在运动参与方面作出反应性的强化行为。

  3.2建议1) 充分发挥体质健康测试对学生健康的评估作用。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有了一个客观标准,应积极利用每年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发挥其对体质健康、体育锻炼效果的评估作用。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综合等级评价,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反馈,使学生在了解自我体质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措施激发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终身追求健康身体和科学的自我健康行为管理。

  2) 设立学生体质健康等级提升计划。即使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认知自我健康处于不太满意状态,并有运动参与的意向,但往往并不一定能在健康行为强化方面得以体现。可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每学年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评结果设立一项体质健康提升计划,以计划促进体质健康的实施。该项工作可以结合体育(与健康)及课外体育进行。

  3) 运动处方指导。当代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科学锻炼理念,但是,面对书刊、网络巨大的信息以及众说纷纭的健身方法,尤其是如何针对个体状况、开展时间-效能高的体质健康锻炼,依然迫切需要科学指导。目前我们根据体质健康测评并开发运动处方,在校园网开设运动处方专栏,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的课内与课外互动机制,使学生的锻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孙延林,等.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1):20-22.

  人们对健康的态度和行为,存在着天壤之别。珍惜健康的人,有良好的健康意识,自觉地维护和促进健康,非常爱惜自己的身体,始终注意保持心情愉悦,乐观豁达。他们深知健康是学习和工作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是人生幸福之所系,故不敢有疏忽和怠慢。他们的生活由健康行为所指导,形成了许多良好的卫生习惯。但大多数人对健康的领悟则没有这样深刻,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忘记了自己还有保健的任务,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自己的健康。一些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之所以英年早逝,这也是原因之一。

  人是一个整体,人的身体和精神不能分开,而且人和环境之间存在持续的相互作用,因此健康应当是个整体的概念,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事实上,许多心理不健康的人虽然身体并无疾病,但他们抑郁想死,或恐惧紧张,或杂念频生,以致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活质量极低,承受的痛苦一点也不逊于躯体疾病,怎能说他们是健康的呢?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这说明身体健康确实是重要的,身体健康为心理健康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身体强壮的人心理就一定健康吗?不一定。因为我们看到许多身体强壮的人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人际关系不良,社会适应困难等。因此,要成为心理健康的人,还必须注意心理卫生。有了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行为,才会有积极的、满意的社会适应。从这个意义上看,心理健康在人的整体健康中有时是十分关键的。 身体健康有一系列客观标准,可通过医学检查(包括仪器测量和化验)予以说明。心理健康则不易准确衡量。不过,一般都同意以下三方面是重要的:1自我意识良好。有恰如其分的自我评价,有完整的自尊和自信。善于理解和承受自己的情感,能建设性地处理焦虑反应和困难问题,经得起挫折与失败,不会为强烈的不良情绪所压倒。2人际关系满意。乐意和别人相处,能信任和尊重别人,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能尊重别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宽厚待人。3对未来有积极、现实的生活目标。能面对现实,顺应客观情势的变化,根据现实作出决策,制订计划并付诸实施。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三者互为因果,密不可分。从本质上说,整体的健康意味着身心的和谐,个人和环境的协调。或者说,健康的本质是协同人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身体和心理,互相支持、协调一致地行动,达到完好的社会适应。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有亚健康症状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表现,但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下降,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这种状态,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因此,生命科学研究将对亚健康的研究作为其研究的重要部分。大学生作为国家实施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主要对象,其处于亚健康的状况如何以及对形成此种状况的原因等的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通过对德州学院的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调查,了解其亚健康现状,探讨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因素,为更好的改进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提供一些参考。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我院学生中选取男生、女生各5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0份,回收有效率90%。

  本文依据搜集到的关于“亚健康”状态文献资料,设计针对德州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调查问卷。被调查者依照选项,进行不定项选择,其中A、B、C三项分别代表的分数是5分、3分、1分,根据调查结果汇总分数。将累积分超过35分的被调查者,界定为亚健康的临界状态;将累积分在50分以上的被调查者,界定为亚健康状态,他们需要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反思;将累积分超过80分的被调查者,界定为已经处于病态。

  调查结果表明:接近20%的学生将要出现亚健康状态;有接近36%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临界状态;有接近1/5的大学生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在病态下进行学习活动和校园生活的大学生占到1.0%,有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的大学生占到0.4%,这就暗示着大学生的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出现疲惫、失眠、多梦等症状。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晚上失眠的人第二天就会感到头昏、头晕、乏力,人的整体表现也差,如精神差、运动速度、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也慢。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睡眠不足,女生的这种情况稍微多一些。(2)出现四肢无力、身体不适、经常冒等症状。饮食的无规律造成营养摄取不足,使得大学生出现四肢无力、身体不适等身体素质下降的表现,也有些同学自身免疫力较差365wm完美体育,平时不进行体育锻炼,所以经常出现感冒等症状。(3)出现精神难以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它主要表现为脑功能衰弱,经常出现精神难以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用脑稍久便感到十分疲惫。经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出现这些症状。(4)出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症状。这是大学生心理冲突常表现出来的一种过度的、持久的心境低落的“亚健康”状态,表现出对生活兴趣明显减退,对学校的一些活动没有兴趣参加,甚至丧失了业余爱好,对学习、生活缺少信心,自我评价低,夸大自己的缺点,常回忆不愉快的往事或遇到事经常往坏处想,但仍有自制力,对个人前途悲观失望,严重者甚至感觉自己的生活大部分没有意义。在平时经常表现出心里烦躁不安、情绪低落。调查显示很多人存在着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症状,其中女生较多些。

  (1)心理障碍。社会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个人的心理、生理等诸多因素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因。对自己缺乏自信,缺少人际交往,没有真正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生活中去。(2)不良生活习惯。一些大学生无规律饮食、喜好吸烟、爱喝酒、嗜好打扑克、晚上睡觉很晚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睡眠。(3)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大学生活相对于以前的学习生活,空闲时间多了,但是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导致身体素质日渐降低,与国家倡导的终身素质教育的主旨相违背。

  (1)对自身有准确的认识和评价。改掉自身自卑、缺乏自信等缺点。创造条件去展示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做一个全新的定位。(2)扩大自身的社交面。 通过频繁的接触不同的陌生人,主动大胆的表述自身的观点,结识趣味相投的朋友,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3)正确面对学习、就业压力。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理,坦然面对学习、就业压力。

  (1)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2)早餐合理丰富。用餐时不能挑食偏食,要加强全面营养,还要多吃水果和蔬菜。(3)要改正或防止吸烟、酗酒、沉溺于电子游戏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另外,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1)德州学院“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女生比男生“亚健康”状态的比重大一些。(2)社会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个人的心理、生理等诸多因素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因。(3)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我院学生处于相对较高“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4)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是改进“亚健康”状态的有效途径。

  (1)加强 “健康第一”的宣传教育,提升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大学生们应积极改变原有的不良的生活习惯方式,克服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3)加强身心健康教育。学校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安排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通过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4)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能更好的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

  [1] 罗达勇.关于大学生生活习惯现状与健康教育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167-169.

  当前,我国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开设了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但我们经过调查,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力求发现问题,引导解决问题,为体育教学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决定》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把健康教育与体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如果不在此时奠定良好的身心健康基础,那么,他们终身将不易得到健康的生活;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必须从小开始,否则不良习惯久则成癖,积重难返,从而影响一生的生活质量。

  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的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学校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使青少年儿童获得必要的卫生知识,激发他们增进健康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从而实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为终身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学校教育成为每一个青少年儿童的必经阶段,而我国旧有的教学观念和平利用模式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和意识都比较低下,它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在当前的中小学中迫切需要实施健康教育。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不但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挑起民族复兴的重担。

  当今社会“人人健康”早已成为人类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之一。但有一大部分人对“健康”的概念认识还比较肤浅,他们对健康的认识只停留在身体上没有疾病,而这种观念是不全面的。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章程中给健康下了定义:“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到了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给健康下了新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这一健康观摆脱了生物健康观的束缚,确立了生物、心理、社会和道德相结合的健康观。健康观的确立,反映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深刻地揭示了健康的内涵。通过对健康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我们根据中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点进行身心健康教育。这样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只有具备健康观的人,才是一个线.关注健康的意识与能力不强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他们打下一个良好的身心健康基础,不仅是他们在学生阶段完成学业的需要,同时也是他们终身健康的需要。所谓健康的意识,是指个体能够有主动促进自身健康的愿望。但有一大部分的中小学生,他们对健康的意识很淡泊,保护自身健康的能力很差。据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季成叶教授的研究报告表明:近十年来,中国少年儿童的视力急剧下降,中国的学生近视率在全世界的排名,已从1998年的第4位上升到第2位,仅次于“近视第一大国”——日本。中小学生近视绝大多数是因在晚上灯光下看书,致使眼睛处于疲劳状态造成的。目前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始,学习写字就将身体趴在桌子上,时间长了,就养成坐姿不正确、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写字的坏习惯。现在城市内的中小学生中有80%至90%是将身体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的。导致这些青少年儿童近视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缺少健康的知识,对健康的意识很淡泊,保护自身健康能力很差。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培养他们保护自我的意识,最终达到终身健康的目的。

  学者柯永河曾提出“良好的习惯多,不良的习惯少的心态谓之为健康;而良好的习惯少,不良的习惯多的心态谓之为不健康。”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今威胁人们的疾病已从过去的以感染为主,转向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而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关系极大。青少年儿童处于半幼稚半孩童的半大人状态,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还不太明确,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向期的过渡阶段,如果这一时期处理不恰当会对以后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对能否形成健康的社会行为,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部分体质健康指标不达标、身体素质不够高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表明,一些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各项指标不平衡性较明显。所以,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使其保持适度、科学的运动,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逐渐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问题。以下主要就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及健身运动处方系统的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明确规定“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生理机能这三方面内容”。在对大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时,主要有体重、身高、肺活量、立定跳远、握力、800米及台阶试验等项目。评价活动的开展,主要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标准进行。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一是身体形态方面,身高与体重是主要指标,BMI指数是派生指标。二是生理机能方面,主要指标是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及二次台阶试验,心功能(FC)是派生指标。三是身体素质方面,主要指标为立定跳远、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或俯卧撑及往返跑,并进行心电图、血压等必要的医学检查。

  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我国的《体育词典》对运动处方的理解是:以人的健康状况或是某些疾病为基础,以此确定体育锻炼的项目内容、负荷、强度、次时间等。

  在校期间,大学生每年均需进行一次严格的身体检查。因此,运动处方诊断的一项重要检查是健康检查。通过检查,能够较好地掌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较准确地获取相关机体状态信息,从而排除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禁忌征。

  学校每年都会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一次健康测试,且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测试内容及项目中囊括运动诊断的大部分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的测试,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而且能为确定强弱指标提供可靠的依据。

  学生可通过不同指标的体质测试,并结合个人喜好进行体育锻炼,从而确定适合自身的运动处方。根据不同的体质情况,可用做学生发展的运动处方主要包括:发展力量运动处方、发展柔韧性运动处方、发展灵敏协调运动处方、发展速度运动处方及全面发展运动处方等。无论选择何种或几种运动处方,都应以遵循自身体质情况为原则,不可勉力而为。

  在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中,教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将直接影响体育锻炼目标的实现情况,直接关系到运动处方的制定。在体育锻炼中,运动强度是运动负荷的重要组成要素。其中,最大吸氧量及最大心率是对运动强度进行评价的两个常用指标。考虑到测量与监控工作的开展,最大心率被作为运动处方系统的控制指标。因此,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必须严格根据个质选择合适的运动负荷,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经常参加哪些体育活动,并根据相关标准找出那些有利于强化锻炼效果的体育项目。然后,将选出的运动项目作为运动处方项目,并建立数据库。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各种运动项目的有机结合。大学生可结合自身体质及个人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可以单项,也可以多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运动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取得良好的体育锻炼效果。

  在设计运动处方系统时,既要考虑到是否方便学生健身,又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大学生体质的评价与监测,以最大限度地确保软件的操作性。在系统设计中,应始终遵循“实用、安全、快捷、简易”的原则,并使用数据库和模板设计法进行设计。设计的系统应包括以下内容,分别为大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大处方模块、大学生体质测试模块及大学身健身效果评价模块。

  在该模块中,学生持IC卡进行标准中规定的各项身体素质测试。相关工人员在系统中输入大学生身体测试的各项数据,并进行相应管理。该模块中涉及多个项目,包括大学生身体素质数据的录入及管理、查询和搜索、数据浏览、系统维护及管理等。通过该模块,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整体身体状况,并对相关数据与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为日后制订大计划提供有利的依据。

  在进行健身指导时,必须考虑到健身者的基本情况。在该模块中,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大学生基本信息、健康信息,这些是大学生基本情况档案建立不可或缺的资料。其中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民族、性别、出生、身高、体重、喜爱的运动项目等;健康信息包含姓名、年龄、性别、身高、视力、体重、握力、血型、疾病史、心脏健康检查情况、遗传病史、家族史等。大学生可通过输入全名查询自己的信息,可对相应信息进行修改,还可设置用户权限。

  在健身指导中,可先了解健身者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的健身效果,具有两个益处:①可实现对运动处方的检验,检查其有效性,以利于日后运动处方的修改及完善;②学生可在锻炼中得到积极的心理效应,并将其延续到下一轮锻炼中,有利于建设者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在该模块中,大学生在各个阶段输入相应的数据,系统自动完成对各项指标的诊断及评价,然后对生成的报告进行管理与保存。

  制定运动处方时,必须严格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包括身体条件、体质、爱好等,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该模块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及其健康检查进行深入探究,掌握大学生的身体状况,明确弱势指标,确定最佳的运动强度。②结合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合理确定运动项目,并作为制定运动处方的依据。③大学生在选择锻炼项目时,可综合考虑个人爱好、锻炼环境及锻效等因素进行选择。

href=""

搜索